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语言

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

| 发表于 2023-5-29 1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这句话是《一个股票作手的回忆录》开篇的一句话。为什么用这句话来作题目?因为本文的所有感悟都或多或少与之有关。
  关于交易
  交易,其实自古就有。起初是物物相易,后来是用货币做中介物。据说,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又一说是,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后,商朝的遗民成了从事买卖业的主体,后世遂将以商贩买卖为职业的人叫商人。
  从实物交易发展到后来的契约交易、证券交易、货币交易,这是文明的发展,但是,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实质上,我们可以把现在的什么“交易员”、“操盘手”、“银行家”、“投资家”等光鲜的名称,看成是“商贩”、“生意人”、“买卖人”、“店小二”。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买卖尤其如此。
  买卖这个古老的行业发展到今天,悠悠历史长河中,群星闪烁,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的智慧结晶,就成了我们要学习的经典。
  学经典,还是学“当时体”?这是一个问题。我认为,经典经过数无数岁月的考验,比较靠谱。每个时代,都会有无数的“当时体”,这些“当时体”能经受实践的考验、经受历史的淘汰留下来的极少。留下来的,都是“百炼不变”的真金,成了经典的组成部份。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读经典,学精学深学透,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感悟,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猎涉“当时体”,以期融会贯通。
  关于市场的参与者
  一个完善成熟的市场,必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发挥不同的功能,使这个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他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的作用。
  在现货市场上,一般会有生产者;批发商,包括总经销商、分经销商;大型商场;各种类型的同类别专门商场;小型商场、门市部、士多店;小摊贩、走鬼等;还有消费者。
  本文主要讲的是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跟现货市场一样,也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有供应商、承销商、做市商、大型机构、各类基金、保套商、大户、中户、散户等;从交易期限上来说,有长期交易者、中期交易者、短期交易者、日内交易者、“刮头皮”交易者;
从交易风格上说,有价值交易者、趋势交易者等。正是这些不同类型的交易者,才使市场能够完成它的功能。不同的交易者,不同的职能,不同的交易方法和交易风格,不同的盈利水准,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下之分。“行行出状元”,不论哪个行当,做熟做透做精了,都可以成为高手,都能赚钱。
  不同的类型的交易者,面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要用不同的方法、理论。用对了,才能赚钱。最怕是生搬硬套,张冠李戴,或是一副药方,“包治百药”,用一个“圣杯”,包打天下,号称“放之四海而皆准”。
经常看到有些书籍的作者吹嘘“我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市场、适用于各种时间架构”。这时我就会怀疑,如果作者真是方法的实践者,他能把各种时间架构的交易都实践过吗?分时、分钟、小时、日、周、月这些不同的时间架构下的交易他都实践过?用常理推忖,不太可能。作者的人品和他的理论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比较靠谱的书籍一般是某种交易类型的高手,实实在在地介绍他那种类型的交易方法,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说出来,语言直白质朴,明白易懂。所以,读交易书,我往往读一些有实战经验,有良好业绩的交易者的感悟或回忆录。
  关于投机和投资
  关于投资和投机,向来拉扯不清。格雷姆厄是这样区分投资和投机的: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这话呢,说白了,就是“你赚到钱,你就是投资;你亏钱了,你就是投机”,颇有点“成王败寇”的味道。
.
我认为,如果你买店铺,是用来摆摊做生意的,从生意中赚取利润,你就是投资;你如果买店铺,只是为了等价格上涨后赚差价,你就是投机。又如,你买了股票,觉得它很好,等它发展扩张,靠它的红利赚钱,你就是投资;你买了股票,等一个更傻的人来接你的“烫手番薯”,赚取中间差价,你就是投机。一言以蔽之,凡是从商品自身的产出中获利的行为,是投资;凡是利用市场波动,赚取商品差价的,就是投机。
  按这定义,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层商,就是投机者。因为他们买进并不是为了自己消耗,而是卖出赚取价差。本文论述的主要话题,就是投机。
  投机这行当,和买卖一样古老。有买卖就有投机。“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这是老祖宗的投机智慧。据说,大政治家管仲,对投机也颇有心得,在他的《管子·轻重》中对商品、经济有很深刻的论述,至今读来,仍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自古至今,投机的形式可能有所演进,但无论你是用筹码计算、用算盘拔拉、用毛笔记帐、用K线预测,抑或是用巨形电脑光速计算,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实质未变,原理不变。因为,人性不变。
  既然原理不变,那么,越是经典的理论,越是靠谱;越是简洁明白的理论,越是靠谱。因为,投机的理论,是用来实践的理论。简洁明白,直截了当,则易于操作;繁琐复杂、深艰玄奥,则易于在讲堂上显示其学术。
  大道至简。
  关于价格和价值
  “价格是个体心理的表现形式。”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现在市场上有两派交易理念,一派是价值派,一派是跟风派。价值派是正统,经常在媒体上发表文章,从甲丙丁、1234、ABCD各个方面分析其“价值”,很有学术味道。
其实呢,一件商品,到底“价值”多少,是由市场来认定的。比如我去市场买白菜,这几天白菜价格大家都买3块钱一斤,而你从人工、成本、利息等理由,非要卖5块钱给我,我肯定不买。这3块钱就是市场认定的“价值”,你那5块一斤,很明显就偏离“价值”了。可是过了几个月,市场上都是5块钱一斤的白菜,你如果还是3块钱一斤,明显低于“价值”。我赶紧买一大捆回家,或是一下子全部承包了,再到市场上4.5元一斤开卖,这就是“套利”。由此可见,“价值”也是会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
  前段时间鸡蛋价格飞涨,人称“火箭蛋”;现在鸡蛋价格如自由落体运动般下跌,有人不解“几个月时间,基本面相差有那么大吗?”答案是“没有,但人心变了”。前几个月,你以那个价格去市场买鸡蛋,没人愿意卖给你;现在你再以那个价格买鸡蛋,大家争着抢着卖给你。因为,你的出价高于“价值”了。
  很多人研究“基本面”、研究“供需”,事实上,供需也是由交易者的心理来决定。比如,一个市场,一种商品,十元一件,平时5元是低价,10元是高价,200来个人买。忽然有个大商家,串联了互联网的媒体,一干人众都被洗脑,以为这商品有壮阳补肾、强身健体的功效,一下子上来10000个人要买,“价值”马上抬高到100元一件,可以过了几个月,大家冷静下来,觉得这货好像没有吹嘘的那种神功,于是“价值”又下来了,爽爽地落到5元一件。有人觉得是“底部”了,是“钻石底”,于是去抄底。
但是,因为前期“价值”高达100多元,很多人跟风去制造,原来只生产200件,因为跟风生产了1000件,抄底的人兜不住,只好“跳楼割肉”,最后是0.5元一件,购买的人用收购垃圾的心态随便买下来。于是,5元与0.5元之间的差价,就是格雷姆厄所说的“安全边际”,收购的人就成了“巴菲特”。这中间,到底“价值”是多少?很难说。就像格雷姆厄说的一样,你赚钱了,你抄到的底就有“价值”了。
  我认为,对投机者来说,所谓“价值”,其实就是特定时间内的“价格中枢”。在这段时间内,偏离这个“中枢”太远了,价格就会“回归”,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弹或回撤。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中枢”也会变化,会缓慢的上升或下降。在这段时间内的价格变化,是交易者的心理变化。在较长的时间内“价格中枢”的变化,就是个体心理者的心理影响了供需,然后供需反过来影响交易者的心理,造成“价格中枢”的变化。“价格中枢”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
  举个例子。比如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的价格是在10000元~20000元之间波动。我们说,铜的价值就在10000元~20000元之间。当铜跌到10000元时,有人抄底;当铜升到20000元时,有人卖出。从2003年开始,国际炒家以“中国需求”为名,把铜从10000元~20000元这个区间,一直炒到80000元。从2006年到2008年之间,铜就在60000元~80000元之间波动。
大家都觉得“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铜”,于是60000元~80000这个区间就是铜的“价值”了,高了有人抛,低了有人接。到了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风暴,铜从高位跌到20000元左右。
正常情况,铜的“价值”就是在10000元~20000元,这个价格区间盘恒几年。甚至要跌到10000元以下的低位,要在成本线以下盘恒几年,让大量的铜矿停产、倒闭,铜的产量减少,造成铜的“稀缺”,这时铜才有价格向上的心理基础。但是,我们的总理为了拯救全球经济于水深火热之中,毅然投入6万亿货币,生生把铜的价格从20000元又拉回以前的高位,让中国人民肩负重任,拯救世界。
不过,市场规律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铜的价格又走在一个缓慢的下降通道,它的“价值”正在缓慢地向下移动。
  索罗斯有句名言:“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一语道出交易的真谛。
  关于投机者在市场上的定位
  投机者在市场上的定位有两个:一个是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二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生产者把产品送到市场,一般而言,他们不可能直接和消费者交易,他们要先把产品买给中间商人,再由中间商的流转到消费者手中。这中间,中间商发挥两个作用:一是为生产者支付了稳定的价格,中间商承担了价格变动的风险;二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通过中间商,把产品流畅地转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根据我们前面的定义,中间商其实就是投机者。换言之,投机者在吸收、承担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市场的流动性,其实也是风险的一种。市场的流动性越大,风险越小;流动性越小,风险越大。为什么这样说呢?流动性大,说明参与交易的投机者多,每个投机者分担的风险就小;流动性小,参与交易的投机者小,每个投机者分担的风险就大。在证券市场,一些小盘庄股,人称“妖股”,庄家在高位骗散户入套后,迅速封住跌停,然后连连无量跌停,成交流极少,流动性极差,这时散户想平仓止损都不可得。
这就是流动性差的风险。期货市场也一样,在某些时候,流动性极差,投机者想平仓止损都不可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损失在继续扩大。2008年国庆长假后的价格走势,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很多投机者方向做反了,尸骨无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熟的投机者宁愿做成交量比较大的品种,宁愿去比较成熟的市场平台交易,因为公平公正透明,成交量又大,流动性比较好,这方面的风险相对比较少。
  所以,流动性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可以合二为一,统称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与两个变量有关:一个是仓量,一个是持仓时间。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市场风险=仓量×持仓时间。你如果把市场风险限定,仓量大,持仓时间要短;仓量小,持仓时间可以长。所以有“短时间内重仓”、“轻仓长线”的说法。

  风险和收益
  学术上的讲法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作为投机者,当价格波动跟持仓方向一致时,价格波动的幅度越大,收益越大,也就是说,当市场风险是正向风险时,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反之,当价格波动方向与持仓方向相反时,价格波动幅度越大,亏损越大,也就是说,当市场是负向风险时,风险越大,亏损越大。
  同样道理,当市场风险是正向风险时,仓量越大,持仓时间越长,收益就越大;当市场风险是负向风险时,仓量越大,持仓时间越长,亏损就越大。
  理论讲,收益与亏损是对称的,所以没有必要区分。但是,对于交易者的账户来说,收益和亏损是不对称的。
  一个交易者,亏损10%,他用剩下的90%资金,要恢复到原来的100%,需要11%的收益率;亏损20%,需要25%的收益率;亏损30%,需要43%的收益率;亏损40%,需要67%的收益率;亏损50%,需要100%的收益率;亏损60%,需要150%的收益率来恢复。一个能亏损60%的人,你求他(她)要有150%的收益率,这是很不切合实际的。
  很多人喜欢举这样的例子,你的交易胜率是90%,就是说,10次交易,你9次是对的,你的盈亏比是1:1。这是很好的交易系统了,但是,如果你每次全仓进出,回撤达到100%,尽管你赚的钱以几何级数递升,就是那1次失败,你就全部归零。
  这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是也说明,要控制亏损的幅度。亏损到一定程度,神仙都难翻身。
  一般交易者,都会为自己设一个底线,就是亏到什么程度,就停止交易。这个要根据你的盈利能力。世界量化交易的鼻祖西蒙斯,他的年收益率是45%,巴菲特是26%,一般基金是10%~20%。所以,一般基金的回撤极限就设为80%,就是说,最多只能亏20%。一般基金投资者的容忍度是30%,俗称“熔断点”,即是说,基金亏损超过30%,一般投资者都会考虑把资金赎回,不再玩了。
  如果你的回撤底线是80%,只允许亏损20%,你还要考虑这20%分几次来亏。如果你的方法是50%:50%,就是说盈亏对半。你把这20%分成4次亏。连亏4次的概率是50%的4次方,是6.25%。换方之,如果你交易100次,大约有6次把这20%亏光。如果你作中长线,胜率是30%,你把这你把这20%分成4次亏。连亏4次的概率是70%的4次方,约等于24%,这概率太高了。怎么办?把仓量减少,20%分8次亏,一次亏2.5%,8次连亏的概率是5.8%。前面那个胜率为50%的方法应该是中短线,这个中长线的方法仓量是它的一半。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要长线轻仓原因。
  时间也有风险,这个一般人会觉得不好理解。这里的风险,其实指的是不确定性,时间长,不确定性就大,一种商品,在一周内,因为行情上升,大概率是能赚钱的,但是,放上半年、一年,说不定就回到原价,甚至跌破原价了。长线风险相对较大,胜率较低,必须轻仓。如果长线,又重仓,风险就加倍了。还有一种说法,在杠杆市场,如果全仓,就算你是顺势,也算逆势,因为你经不得半点的回撤和波动。比如你做期货,杠杆是10倍,你全仓进出,就算是顺势,只要价格有3%的波动,你就账面浮亏30%。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守得住仓位吗?如果来一个再正常不过的10%回调,你暴仓了。
  投机者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取收益,那么,承担的风险要适量,不能过度。在投机市场上,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正常的市场不可能产生暴利。产生暴利,主要还是因为投机者过分放大风险,过度运用杠杆。所以,一些号称盈利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英雄”,我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见惯了“翻倍英雄”的昙花一现,却鲜见市场上的常青树。

  市场只奖励少数人
  投机市场是零和博弈,它本身不会产生效益,只能玩“砍狗尾巴喂狗”的游戏,从一部份投机者身上剥夺资金,奖给另一部份投机者,原理与卖彩票一模一样,从多数人的钱中拿一部份奖给少数人。这就是所谓“市场只奖励少数人”,这是铁律。因为,如果它奖励大多数人,那少数人就被消灭光后,市场就维持不下去,就崩溃了。
  这种“只奖励少数人”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市场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就好像社会上有不同的行业。一个行业的参与者多了,这个行业的利润就被摊薄,变得无利可图了,参与者就亏损了。这种亏损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逼使部份参与者或者消亡,或者改行做其他,行业的利润才恢复正常。所以你会看到,一段时间,趋势交易者很赚钱,市场中出现大量的趋势交易者。接着市场的走势就是不断震荡,不断造成趋势交易者两面挨耳光、不断亏损,直到部份趋势交易者扛不过“困难期”,自动退出市场上或改变交易模式。
  同样道理,市场70%的时间是在震荡,很多回归交易者高抛低吸,做得不亦乐乎,然后价格突破,他们像往常一样卖出,想等价格下跌后再接回来。但是,这回价格绝尘而去,再也不给他们低位承接的机会了。一轮行情就这样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二)市场设置各种各样的无形门槛,将大多数人挡在盈利的大门外。
  一是硬件、外部条件优势。像西蒙斯一样,他把交易场所迁到距离交易平台附近,光缆直通交易平台,在别人的交易信号还在途中的时候,他们的交易信号已经抢先成交、抢先平仓了。他们巨大的电子计算机可以抓住几秒内的价格波动。这是社会上散户不可企及的硬件优势。
  二是资金优势。有人说,资金优势在浩瀚的市场中不起作用,只是被人吃的肉而已。说这话是一种无知。投机市场上,永远是大鱼吃小鱼,大资金吃小资金。商场如战场,资金就是交易者的士兵,战场上从来都是人多打人少,强者胜弱者。大资金的交易者也不是傻子,他们远比一般交易者专业,他们也知道顺势而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顺着基本面所决定的大势制造行情。他们的资金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可以在交易时造成局部的行情优势,甚至制造逼仓行情,逼使对方浮亏割肉;其次在交易时保持平稳的心态,形成强大的自信心。
  三是信息优势。信息优势有什么用?信息优势可以消解风险。比如一座山,山上有价值连城的珠宝,大家都想去挖掘。唯一的风险是山上残留战争时埋下的地雷,踩着会把人炸得粉碎。用生命去换珠宝,大家都会犹豫。对于战时埋雷的工兵来说,他们清楚地雷埋在什么地方,上山踩雷的风险就完全消除了,山上的珠宝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财富了。又比如,一个人脉很广、背景深厚的人,他有机会了解到城市规划,然后事先大量低价买下相关地段的地皮,长期囤积(长期持仓本身是有巨大风险的,因为他了解相关信息,这种风险就消解了),在某个合适的时间出手,赚取暴利。信息可以降低、消解风险,在低风险的情况下,投机者可以大量运用杠杆,实现暴利。很多商界超人,都是通过信息优势来实现暴利。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四是人脉优势。比如一位商界超人,各地盼他投资如久旱遇甘霖,只要他一个暗示,银行低息贷款、土地低价供应、任何内幕在他面前都不是秘密。这种非同寻常的人脉关系,一般散户永远都不会有。所以,他可以长期大量囤积土地,十几年、几十年地囤,不会有风险,因为他资金供应充沛、信息灵通、标的物价格低廉。超长期持仓,信心坚定,当然可以实现暴利。
  五是专业优势。市场的少数优胜者,往往是某一行业、某一交易类型的行家里手,对比广大普通交易者,他们具有信息优势和专业知识优势。我认识一位朋友,他们一帮人专业搞物业重组,收购烂尾楼、重新包装,再通过媒体宣传,作为高尚物业销售出去,赚取暴利。就像酒楼里的大厨,到水果店收购店主不要的烂水果,把腐烂部份剔除,做成水果拼盘或水果色拉,价格比水果高多了。证券市场上的所谓重组,原理就是这样的。
  六是心理优势。成功的交易者,一般有超强的耐心、专注力、自控力。海龟交易法的创始人丹尼斯说,你可以把我的方法登在报纸上,但我可以肯定没多少人会采用。因为一般的交易者忍受不了“困难时期”接连交易失败、承受不了在巨大的浮盈后发生的大幅回撤甚至一无所获。

  守住你的优势圈
  军事上讲制造局部优势消灭敌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打埋伏”,通过制造种种假像、引诱、等待敌人进入“埋伏圈”,在兵力、地理、士气、武器等占优势的条件下,彻底消灭敌人。投机市场上也可以如此,专门精研某一品种、某一形态、某一交易类型,学深学精学透,把技术融进血液,人剑合一,得心应手。然后不熟的品种不做,不熟的形态不做,跟踪自己熟悉的品种,等待自己熟悉的形态,专操自己擅长的交易类型,正确的事情重复做,一招鲜,吃天下。
  据说,巴菲特出席芬威公园的棒球赛开幕式,他投出了第一个球。在场边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当记者问他:“What*s your feeling about the housing market?” 巴菲特接连说了3个“I don*t know.”,并补充说道:“That*s not my game.”
  这是巴菲特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个对优势圈极度遵守的人。在我们的优势圈内,我们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就是“my game”,而不在我们的优势圈内,我们无法做好的事情,那就必须承认“I don*t know”,承认它不是“my game”。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是,你必须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my game”,即发现适合自己的交易类型,学深学通学透学精。其次,你必须清楚你苦心孤诣营造建立起来的“my game”在什么样的划线范围,“溺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是我的菜,我就吃,不是我的菜,我不受诱惑。
  普通交易者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构建自己的优势圈,磨炼自己的金刚钻,专揽属于自己的瓷器活,在自己优势圈所属的市场中,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不但散户如此,一些机构也注重构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把资源都调配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核心业务中。国际上的金融大鳄也是如此。索罗斯在最初运作量子基金时,他常常无法把握市场震荡时候的投资,他承认那不是他的强项,因此当市场处于那种情况时,他完全放手让擅长的人去做。巴菲特几十年来一直在固守着自己的优势圈,专等猎物上门,用足够“边际安全”的价格,购买合理的资产。
  人性的弱点
  既然交易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人类行为,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性不变,人性的弱点也没有改变。那么,人性的弱点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一个交易者把十万亏到六万,然后要在三个月内把这亏的四万赚回来。一个交易者把一百万亏到五十万了,居然要以这五十万为起点,十年内赚到一千万。他们就不想想一个简单的常识:你怎么亏的?如果市场的钱那么好赚钱,银行为什么要想方设法招揽客户,赚那几分钱利差?你要知道,银行是世上最精明的机构,他们的利差都是精算师计算过的。
  二是自视过高,没有谦卑之心。都知道市场失败率高,符合二八定律,可是每一个交易者,都把自己视为那20%的群体。我曾见过一个牛人,说是跟我学习理论。见面两个小时,只是对方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心得,我一句话都插不上。我心想,这哪是跟我学呀?是我跟她学呀!
  一定不要以为世上就你聪明,市场上谁也不是傻瓜。你看到的东西,别人也看到了。大家在这个竞赛场上,无非就是比优势,谁的优势多,优势突出,谁就有可能在竞赛中最终胜出。
  赵奢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一语点中了一些自视甚高、毫无谦卑之心的交易者的死穴。
  三是死不认错。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市场失败者最大的毛病是他(她)没问题,有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一个技术分析师常见的说法是“我的预测是正确的,只是,出现了意外。”一个失败的交易者最常见的说法是“我做的没错,只是这个市场有问题,人为操纵。”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就不能改变自己的错误,从而无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
  四是不断追求时髦理论。很多市场失败者,都不断追求新理论,哪种理论时髦,他们就追求哪种理论滔滔不绝,给人感觉是绝代高手。
  为什么一些交易者热衷于追求时髦理论呢?根据《乌合之众》书中的理论,失败者的内心是深深的自卑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事业没有事业,爱情没有爱情,只能用“我学习的理论是神圣的,我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所以我是不平凡的”。你可以发现,越是失败者,越喜欢传销用语,越喜欢“事业”、“修行”“智慧”、“佛祖”、“禅师”等心灵鸡汤词。只有这些词,才能掩饰他们现实中的苍白。顺便说一下,凡是把交易这种商业行业看成是“神圣的事业”,满口什么“老师”呀、“进步”呀、“体验”呀等等,基本上是受过什么打击,在寻求心理安慰,还可能加入类似传销组织被洗脑了。交易就是做生意,哪有那么那么高尚和高深玄奥!
  五是耽溺于自己的“舒服区域”。有些书为了迎合读者,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合适自己的就是好的。”进而推出“自己做着觉得舒服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这是我见过的最误人的观点。市场本来就是少数人赚钱,而少数人为什么能赚钱?固然是因为他们拥有多数人无法拥有的“硬件”,比如设备、信息、资金、专业知识、人脉等,更多的是他们没有多数人所难以根除的人性弱点。你操作时觉得舒服,大多数人操作时也觉得舒服,这种“大多数人的舒服区”,恰恰是大多数人的“人性弱点”,是大多数人失败的原因。不信可以做个调查,大多数人操作的方法基本雷同。而少数赚钱者使用的方法,要么需承受较大的风险,要么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其他大多数人难以承受的其他原因。
  诗在工夫外
  有些人热衷于钻研各种各样的交易理论、技术分析,追求买卖的精准点,希望通过精确的买卖点位来提高胜率,压缩止损距离、从而提高仓量,实现在短时间内暴富,成为金融巨子。这是一种天真的幻想。
  我们从现实中来看,哪个摆地摊、开小店铺的,通过进货进到地板价、卖货卖到天花板成为巨富的?这种刻薄的手法玩多了,鬼都不跟你打交道!你还怎么做生意?
  从交易员本身的角度来讲,要成为一个金融巨子,不仅仅靠提高技术分析水平、交易理论素养,而是要靠一个人长时间在市场中的历练所形成的素养、商业智慧。利莫佛说:“我之所以赚了大钱,从来跟我的思考无关,有关的是我稳如泰山的功夫,明白吗?我稳坐不动。看对走势没什么了不起的。在多头市场你总能找到很多很早就看涨的人,在熊市很早就看跌的人。我认识许多看盘高手,他们也在最佳点位买卖股票。
而且他们的经验总是跟我不谋而合。但是,他们却没真正赚到钱。看对市场而且紧握头寸不动的人难得一见,我发现这才是最难学的事。股票交易者只有牢牢把握了这一本领他才能赚大钱。知道如何交易的人要赚取百万美元较那些不懂交易的人赚几百美元更为容易。”为什么呢?看对市场而紧握头寸,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事后看,市场走势相当地流畅,可是当你身临其境,你会发现原来貌似“流畅”的市场竟是惊涛骇浪、让人胆战心惊,宛如在悬崖上走铁索。能在惊涛骇浪前心平如水、泰然自若,这不仅仅靠钻研交易理论和技术分析所能做到的。
  一个人市场上能否赚钱,或者说能否在市场上长期赚钱,不是完全由个人的能力来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比如背后团队的风控、资金管理能力、心理管理能力,再扩展了说,就是团队的社会关系、资金来源、信息渠道等。价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机的,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再高明的操盘手,也有一定的输率。处于低潮的时候,你的资金来源会不会忽然截断?你的合伙人对你信不信任?你的心态能否一如既往保持稳定?你的人脉会不会对你落井下石,你的社会关系还有把握吗?在发生黑天鹅事件时,你的风险防控机制能不能如期发挥作用?
  “商场如战场”。论打仗,刘邦绝不是项羽对手,可刘邦把项羽打败了。因为,重要的不是武艺,甚至不是军事才能,而是政治,是军事、政治、管理、领导的综合水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论军事才能,李将军绝对不输于格兰特,可是最后李将军投降了。他不是输于军事,而是输于政治。格兰特代表历史进步的一方,他的兵打完了,林肯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他输送,李将军就那么丁点兵,打完就没有了。于是,格兰特就跟他“拖”,跟他“耗”,打消耗战,生生把他拖死。李将军不是输给格兰特,而且输给了格兰特的背后的团队、平台。
  陆放翁有诗云:“诗在工夫外。”交易也是如此。




如果有帮助,就支持一下我呗
最近访问 头像模式
举报

评论 使用道具

精彩评论3

ken138888
B
| 发表于 2023-5-29 14: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买卖尤其如此。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umi0665
DD
| 发表于 2023-5-29 2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買賣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david6843
C
| 发表于 2023-5-29 21: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股票作手的回忆录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发新帖
EA交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