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由 geqinghu 于 2025-8-1 20:23 编辑
量化交易正处于“技术跃迁“的关键点,可以用“三句话、一张图”来概括 2025 年的最新发展:
- 技术:AI 与大数据成为“标配”,区块链与高性能计算成为“新基建”
• 机器学习已不只是“优化参数”,而是端到端生成信号:多模态舆情(Twitter、Reddit、链上鲸鱼转账)→ Transformer/BERT 情绪模型 → 实时仓位调整,典型基金年化夏普从 0.8 提升到 1.5。
• 区块链被用来做“不可篡改的订单簿”与“链上跨链套利自动结算”,Zircuit、Aifeex 等平台把跨链 MEV 和 Gas 优化写进 AI 引擎,实现毫秒级套利。
• 高性能计算(FPGA+ASIC)让纳秒级撮合成为现实;国内一批私募把沪深 300 ETF 的 T0 回转延迟压到 5 微秒以内。 - 监管:全球同步“限速+透明”
• 中国:7 月 7 日起正式实施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把“每秒 300 笔、单日 2 万笔”定为高频红线,差异化收费+异常波动停牌组合拳,首日两市成交额骤降 956 亿元[color=rgba(0, 0, 0, 0.6)][backcolor=rgba(0, 0, 0, 0.05)]。
• 美国 SEC 正在征询“订单流支付”新规,欧盟 MiCA 2.0 草案要求所有加密量化基金向 ESMA 实时报送持仓。
• 结果:A 股年化波动率预计从 25 % 降到 18 %,高频流动性占比从 2000 亿/日降到 500 亿/日,小微盘股成交额萎缩 20-30 %,资金向蓝筹、高股息集中。 - 市场生态:策略、资金、参与者重新洗牌
• 策略重心: “高频降速,低频增智”。日内 T0 受限后,中性 alpha、基本面多因子、期权波动率套利占比明显提升;私募备案的“低换手 Smart Beta”产品 2025H1 增长 62 %。
- • 资金迁徙:量化私募管理规模仍保持 1.6 万亿人民币(与 2024 年持平),但高频策略资金缩水 35 %,CTA、量化选股资金增加 28 %。
• 参与者:传统公募、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自建“机器学习中台”;券商研究所推出“监管沙盒”回测环境,允许策略先在仿真撮合里跑满 3 个月再上实盘。
[color=rgba(0, 0, 0, 0.9)]一句话总结:
2025 年的量化交易正在从“拼速度”转向“拼算法+拼数据+拼合规”,能活下来的模型必须同时跑得快、想得远、策略能长期适应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