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AI 操刀的 EA 交易程序,稳定性能打几分
各位玩交易的朋友,今天咱不聊复杂理论,就用大白话唠唠 AI 做的 EA 交易程序稳不稳。毕竟现在 AI 太火了,不少人都想靠它自动做交易省点劲儿,但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先给不太懂的朋友补个小知识:EA 就是能自己按规则买卖的程序,以前大多是固定策略,现在加了 AI,说是能 “学市场、自己调整”。可这 AI 版 EA 的稳定性,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咱从几个大家能懂的点聊聊。
第一个关键是 “AI 学东西的原材料 —— 数据”。就像咱做饭得用新鲜菜,AI 学市场也得靠靠谱的市场数据,比如过去的价格、成交量,还有新闻啥的。但数据要是出问题,AI 就容易 “学歪”。
举个例子:要是收集外汇数据时,某一天的汇率录错了,AI 没看出来,还以为那天就是这走势,等实际交易时,它按错数据学的规律操作,指定得亏。而且不同地方给的数据质量不一样,有的可能延迟半天,AI 拿着旧数据判断现在的市场,跟用昨天的天气预报穿今天的衣服一样,能准吗?
还有数据得 “整理干净” 才行。比如看几只股票,有的股价 10 块,有的 100 块,直接放一起比,AI 容易觉得 100 块的股票波动更大。这时候就得把数据 “拉到一个水平线上”(就是常说的归一化),可要是这步没做好,比如算错了数,AI 对股票走势的判断就会偏,程序自然就不稳了。
第二个关键是 “AI 的‘脑子’—— 模型咋选、咋练”。现在 AI 模型五花八门,有的擅长看时间规律(比如 LSTM,能琢磨股价今天和昨天的关系),有的擅长找数据里的关键点(比如 SVM)。选对模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把模型 “教好”。
就像教孩子骑车,得调对车座高度、把手松紧,教 AI 也得设一堆 “参数”,比如模型里 “思考层” 的数量、每一层 “思考单元” 有多少、学东西的速度快慢。这些参数差一点,效果可能天差地别。
比如选了 LSTM 模型看股票走势,要是把 “学东西的速度” 设太快,AI 就容易 “死记硬背” 历史数据 —— 过去某段时间涨了,它就认定以后这样也涨,可市场一变,它就蒙了(这就是过拟合);要是速度设太慢,AI 又学不会市场规律,连简单的走势都判断不准(这就是欠拟合)。
我身边有个朋友做过一个 AI EA,用 LSTM 模型,选了 64 个 “思考单元”,调了合适的学习速度,还加了 “防止死记硬背” 的设置,回测的时候看着特别好,模拟交易赚得不少。可一放到实盘,问题就来了:有次某公司突然爆了负面新闻,股价一下跌了很多,AI 没见过这种情况,还是按以前的规律操作,结果亏了不少。这就是 AI 没应对 “突发情况” 的能力,再怎么练,也没法把所有意外都想到。
第三个关键是 “市场本身太善变”。AI 再厉害,也架不住市场 “抽风”。比如突然发生地缘冲突,原油价格半天涨了 10%;或者央行突然宣布降息,股市一下跳涨。这些事儿没法提前预测,AI 手里的历史数据里也没有,它自然不知道该咋应对。
就像有的 AI EA 只看技术指标,比如均线、MACD,平时挺准,可一旦遇到上面说的突发情况,价格走势完全脱离以前的规律,技术指标也不管用了,AI 还按老规矩买或卖,不亏才怪。
还有个坑叫 “过度优化”。简单说就是为了让 AI 在过去的数据里表现更好,把参数调得特别 “贴合” 过去的走势。比如某段时间股市总小涨小跌,就把止损、止盈设得特别小,回测时赚得很多。可等市场变成大涨大跌,这参数就完全不适用了,AI 频繁止损,钱越亏越多。
总结下来,AI EA 稳不稳,要看数据靠谱不靠谱、模型选得对不对、练得好不好,还要看市场给不给面子,更得避开 “过度优化” 的坑。
各位朋友,你们用过 AI EA 吗?是不是也遇到过看着挺好,一实盘就翻车的情况?或者有啥让 AI EA 更稳的小技巧?咱评论区聊聊,互相避避坑! |
|
|
|
|
DD
DD
D
D
D
[呲牙 |
|
|
|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