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需求
现货黄金价格在2023年上涨逾13%,创下2020年之后最大单年涨幅。2024年黄金涨幅高达27%,并且创下历史新高。
推动黄金强势表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地缘政治风险推动的避险需求、全球开启的降息周期以及央行购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俄乌战争迈入第三年,甚至出现了升级迹象。乌克兰为了缓解前线压力,选择偷袭并占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地区,作为日后和谈的潜在筹码。
另一方面,朝鲜宣布和俄罗斯签订《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根据路透社援引美国官员报道,朝鲜已经派遣军队进入库尔斯克协助作战。
韩国对此发出警告,朝鲜的行动对自身构成了威胁,因此不排除直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可能性。
知情人士透露,俄罗斯计划将国内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合并为一家重点企业,以便加强普京对战时经济的控制。
与此同时,哈以战争已经持续逾1年,期间欧美的调停没有起到多少效果,虽然主要阿拉伯国家无意军事介入,但是伊朗和其代理组织一直在积极发动进攻。
以色列对多名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高层人员成功实施暗杀,不过内塔尼亚胡暗示在带回人质和彻底摧毁哈马斯之前不会结束在加沙的地面行动。
和我们三季度报告中预测的基本情境不同,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以明显优势取胜,从而在地缘政治上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他的首个任期(2017-2020)内,全球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有鉴于此,他会如何应对这两个区域的问题还有待观察。
央行购买 2023年全球央行是黄金的主要购买方,占总需求量的21.2%,尤其是中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出于政治考虑表现出强烈增持意愿。
2024年前三个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创下同期最高纪录,而央行购买量低于前一年,与2022年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美地区申购的驱动下,第三季黄金ETF总共流入95吨,是2022年一季度以后首次出现净流入。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在去年2月到4月之间对70名受访者的调查,有66%预测未来5年内黄金占到外汇储备的比例会小幅上升。
在问及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在未来12个月的变化时,81%的受访者预测会增加;在问及自身机构黄金储备的变化时,29%预测会增加,68%预测不变。
在持有黄金的理由中,受访者认为保值功能(抗通胀)以及避险作用最重要。这和近几年全球大通胀以及军事冲突升级的背景完全符合。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各国通胀飙升,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规模在该年创下历史纪录,强劲势头延续至今。
根据历史走势,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率与黄金价格之间呈现负关联。然而该规律在去年失效,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央行购买形成的支撑。
截止2023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大约为10%,相当于2000年代早期水平,仍然属于历史低位。
在08年金融危机后,黄金增持总量集中于几家央行,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
降息周期 几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对抗物价压力的道路曲折,不过截止三季度,增长速度都基本下降至央行目标2%甚至更低。
9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年率为2.1%,为2021年以后最低点。非农报告也表明,劳动市场出现软化。10月非农新增人数仅为1.2万,大幅低于过去1年平均值。
市场广泛认为美国经济能在最终通胀回归正常的情况下保持温和增长,特朗普的政策加强了软着陆可能性。
欧洲央行2024年一共降息4次,通胀指标从前两年高于美国变为低于美国,原因是疫情后商业活动的强劲反弹动能在逐渐消失。
欧元区第三季GDP环比增长0.4%,区内最大经济体德国继续成为拖累,新能源汽车革命、基础设施陈旧、官僚主义等结构性问题意味着前景不容乐观。
由于通胀和欧元区趋同,英国去年已经降息2次。中国为对抗通缩危机也出台了大规模刺激措施,日本在疫情结束后央行一直按兵不动,直到去年才进入加息周期。
尽管如此,决策者普遍认为中性利率应该高于过去,在很长时间内全球都不会重返低利率时代。有鉴于此,债券收益率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由于劳动力短缺现象没有在根本上得到改善,抑制核心通胀的过程更加艰难,尤其是服务业价格居高不下。
另外,在疫情期间,各大央行大量买入政府债券来刺激流动性,虽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得到一定削减,但是离开疫情前的规模还存在相当距离,因此需要保持缩表步伐。
|